感知中国 体验文化魅力
为了丰富国际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5月中旬,我院国际教育部在国际教育部副院长杨莹,国际教育部、对外交流合作处和公共基础部教师、后勤保障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组织国际学生开启了以“感知中国”为主题,体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实践课程》。
我院国际学生走进校企合作单位贵州黔里非遗文创,开启了非遗研学课程第一站。
“村长”给学生介绍蜡染作品
活动开始,“村长”首先代表贵州黔里非遗文创对国际学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对贵州非遗文化传承故事--中国贵州苗族蜡染文化进行了概述。并对苗族蜡染制作成钱包、旗袍、围巾等物品一一进行了介绍。
蜡染步骤--画蜡
接着,国际学生们进入“贵州苗族蜡染”的制作环节。并动手体验非遗蜡染制作技艺。“首先,准备好一件白色T恤,用铅笔直接在衣服上画出我们喜欢的图案,然后用蜡刀上蜡;其次,进行浸泡上色;接着,用热水洗涤染布上的蜡;最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在制作现场,专业老师仔细向学生们讲解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步骤--染色
听完相关的讲解后,来自孟加拉国的奥斯曼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尽快尝试,专业老师笑着说:“那就赶快进入学习蜡染的第一步——描图。”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动手制作蜡染活动中来,将自己的才艺最大程度的展现在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中。在专业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国际学生们兴趣盎然,边问边做,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蜡染作品大合影
“这么漂亮的树叶,这么鲜艳的花朵,是如何进入纸张里的呢?”在丹寨古桥村体验“古法造纸”的来自孟加拉国的奥斯曼如是说。
在造纸师傅清晰明了的讲解和细致精确的操作示范下,学生们体验了我国传统造纸工艺。在捞浆环节,繁杂的捞浆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古人造纸的不易。在放花草环节,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植物嵌入到纸里,制得了各种独具特色的纸品。同学们在体验古法造纸技术的同时,不禁感叹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原材料经过打浆,捞浆,放花草,盖浆,吸水,烘干等一道道工序,逐步精心打磨,最终得到了一张张富有特色的手工花草纸。
造纸步骤--铺花草
造纸步骤--吸水
造纸步骤--烘干
古法造纸作品
体验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的人文风情。通过教师的讲解,参观苗族博物馆、观看苗族舞蹈芦笙舞、吊脚楼建筑写生等实践活动中,国际学生们了解了苗族生活习俗、舞蹈文化、木质建筑文化等民俗文化。精美的民族工艺品,让大家爱不释手;静谧的西江河水,极具特色的风雨桥上的美景使得大家流连忘返;晚上,国际学生一起体验了苗族人招待客人的独特宴请方式---长桌宴,国际师生一起围坐在一条长桌边吃农家菜、喝自酿米酒、了解酿酒工艺,倾听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声乐,欣赏苗族族阿哥阿妹的歌舞表演,气氛十分热烈。来自老挝的安平胜更是被邀请并接受了苗族阿妹“高山流水”式的敬酒。作为中文最好的国际学生之一,他不禁感叹到:“阿哥阿妹很热情,米酒很好喝,我太喜欢这里了!”
体验苗族长桌宴文化
在“贵州第一山”——梵净山体验中国山河壮丽。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其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闻名于世,奇山、异石、云海让每个人都叹为观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云金顶’,我从没想过还可以这样看风景!”来自孟加拉国的米娜兴奋地说到。
来自老挝的奥斯曼则更喜欢蘑菇石带来的直接视觉冲击,每到一处标志性景观,他都会邀上身边的朋友甚至是陌生的游客,来上一句:我们一起来拍照吧!”
本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同学们在寨沙侗寨体验了不一样的文化传承。行过寨沙侗寨最富民族特色的寨沙吊桥,就进入了侗寨之中,其中鼓楼是寨沙侗寨最重要的建筑物,是侗家聚会、议事、起款订约、抵御外来骚扰、击鼓号召群众的地方。国际学生在这里学习了解了侗寨的历史习俗和建筑特点。都纷纷表示十分高兴能够有机会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体验别样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体验侗族吊桥
近年来,我院多次举办“感知中国”主题文化体验实践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让国际学生领略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更有兴趣去感知、了解中国,从而更好地融入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将成为我院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
写稿:符玲玲
审稿:杨莹
图片:符玲玲
上一篇:奥运联结世界,音乐传递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