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与大运河
时间:2023-05-05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我军以60万的兵力战胜了具有装备优势的80万国民党军,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徐”就是大运河流经的“五省通衢”——徐州。那么淮海战役与大运河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呢?大运河又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了什么呢?这就要从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说起。
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徐州为中心,开展淮海战役,并作出淮海战役第一个作战目标,即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从“淮海战役经过要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淮海战场偏东侧,大运河从南向北横亘穿过。标记我军大部队进攻走向的多个红色箭头,从北方、东北方等方向穿过运河,向徐州方向追击而去。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经过要图 当时,徐州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之一——黄百韬第七兵团位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地区(位于今新沂境内)。黄百韬担心自己远离徐州,地处孤立,容易首先被歼灭,于是开始组织西撤。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剧照 大运河河宽水冷,难以泅渡,国民党十余万人只能一起挤上唯一的通道:运河铁路桥(位于今邳州境内)。这座矗立在运河岸边的铁路桥不仅阻滞了黄百韬兵团西撤的脚步,也进一步加速了国民党部队的溃败。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场面:唯一的过河通道运河铁路桥上,挤满了仓皇逃窜的国民党军。有的人被挤入运河,有的人被踩死踩伤,还有一些国民党士兵用机枪开道,现场极其混乱。 淮海战役强攻运河铁路桥纪念碑 黄百韬狼狈过河后,留下两个多团的兵力在运河铁路桥东驻守,而后我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追击而至,打响了运河铁路桥争夺战,战至次日上午,第八纵队23师69团以微小代价,全歼运河以东的国民党军2700余人。新华社以“运河桥头争夺战,歼灭黄匪立首功”为题,播发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而运河铁路桥的易手,也为我军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地区并将其全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书写了千年的文脉,更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