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云 | 水文明:内涵及当代构建理念
时间:2024-07-11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摘 要:水文明是人类和水的关系发展到一个较高层次所形成的一种人类文明的亚形态,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在一些社会或某些社会的发展阶段被构建起来,对人类社会及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水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水的复杂关系,标志着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新阶段。在当代发展中,水文明构建具有支撑社会发展、维持人水和谐关系的双重价值。水文明对于应对全球水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代构建水文明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引领,彰显其时代特征,把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作为水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同时也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将水文明的建设作为人类共同的利益追求,全球协力共同推动水文明的构建。
关键词:水文明;水危机;构建;时代性
一
关于水文明的内涵
对水文明的探讨在国内学术界目前仍然处于近乎缺失的状态。有学者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探讨了水文明,认为水文明实质上是人们的水生活文明,即在人们的生活用水中所表现出来的文明形态。水文明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同时作者认为在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水治理、保护都属于水文明建设的范畴,应该从理念、制度和社会等层面加强水文明的建设。和本文主题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水生态文明,近年来有了较多的探讨研究,包括其理论内涵、实际的应用等。笔者也有文章论述水生态文明,认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水的利用与治理全过程中,构建起一种正确对待水的意识、行为、科学管理水资源的制度、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有效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的能力、平衡人类生存与水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人水友好型社会的人类文明形态。总之,学术界关于水生态文明的主要基点是建立在水生态环境之上的文明形态,并且主要是为服务水利行业。2013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正式将水生态文明这个概念通过官方的文件明确下来。水生态文明在总体上来说,和本文所探讨的水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基于水而构建起来的人类文明形态相比较,还是有较大差别的。
水文明在国际学术界不仅是一个被经常提起的学术术语,同时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证研究,在探讨水文明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存在的同时,也探讨水和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关系。例如水在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尤其是人类文明如何因水而被塑造。水文明如何在一个社会中被构建,并且对社会管理起到控制性作用,水文明的兴衰与和国家的兴衰,例如对水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的典型研究,地域性的水文明研究。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对于当代水文明的状态和构建进行了研究。水和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是包括国际水历史学会等有影响的国际学术组织所关注的主题。水文明作为一种水和人类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客观的文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视角。因此水文明作为一种视野和研究范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水和人类文明的关系,而水文明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形态的存在,则是人和水之间构成的一种高级关系,不仅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水这一珍贵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希腊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中的壁画
那么什么是水文明?文明在中国是一个外来词。“文明”较早出现在法语中,在西方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释,包括了法国、英国、德国等较早使用文明词汇的国家,文明都有不同的含义。文明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细节:宗教思想的层次、文化的层次、技术的层次、礼仪的层次、知识的层次,等等。它可以指城市的类型,也可以指家庭、部落或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一种法律及其应用也反映了文明。可见,文明在人类社会中有多层次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野中,文明是一种形态,或者说是一种人类集合的基本形式。美国学者卡罗尔·奎格利在其名著《文明的演化》中指出人类社会由社会群体(包括种族、民族)、多样的社会和文明三个基本形式构成。因此文明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基本形态,人类可以在文明的维度中集合在一起。
水文明同样可被理解为一种人类社会中的文明形态。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改造水环境以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发展生产力、防范水灾害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促进了相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人们对水的认识、价值、观念、审美、文化艺术、社会关系、制度、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物质结果等。当这些文化现象和人类自身生存形成了一种依存关系,同时形成了一种社会控制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进而影响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事实上水和人类的关系就已经从一种互动关系演化到了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形态,在人类文明的视野中,即水文明。水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但是在整个人类文明体系中,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人类文明的亚形态。水文明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也作为一种独立的亚文明形态而存在,对人类文明起到支撑的作用。
希腊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殿遗址中的浴室与水冲卫生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室内卫生间设施之一
水与人类文明有直接关系。首先它是一种文明的构建要素。人类文明的构建和发展离不开水。人类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往往都是由水资源的利用而推动的。人类早期的文明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中国的文明起于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流域,这都证明了水与人类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形成了先进的农业灌溉系统,促进了农业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辉煌的苏美尔文明。在古代埃及,由于尼罗河水的泛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对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南美洲古代玛雅文明,尽管它起源和消亡的原因有不同的争论,“但是水———如何获得水和管理水———是任何可行的解释中都必不可少的因素”。水是这个文明形成的基石。古代吴哥文明的兴盛,与湄公河带来的季节性洞里萨湖流域泛滥、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及大规模的水利发展直接相关。吴哥就是一个水利城市。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印加帝国、玛雅文明、 吴哥王国时代,水资源管理都是这些文明和国家起源、强盛的基础、标志和成就。中国作为一个水利大国,治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历史上很多成功的水利工程,例如京杭大运河、郑国渠、都江堰等,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样式。因此水在历史上对于人类的文明起源和发展及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形成、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当水与人类的关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也就是人类可能在利用水的基础上构建起一种水文明,也就是基于水而构建起来的文明形态,如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帝国的水文明等。但是水文明并不是每一个民族、国家都可以构建起来的,它的构建和形成具有诸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限制。但一个总的特征是水文明往往都是在一个国家的主导下得以构建的。水文明被构建起来以后,对于水的利用又产生了新的影响。
古罗马引水渠
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水文化与水文明的概念并不等同,甚至存在明显的差别。
人类不论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都离不开和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产生了对于水的 认知、知识、对水的感悟、信仰、利用水的技能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利用方式和利用水的物质建设结果如水利设施等。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讲,这一切是因为水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可以称之为水文化。水文化具有广泛性,构成的因子或多或少,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群体中。也就是说任何人类群体中都会有对水的知识、利用水的方式以及因水而形成的相关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形态化的状态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类不论是生活在湖泊边还是河流边,不论是生活在水资源稀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水资源丰富的河流湖泊流域,都会形成不同的和水相关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不论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在人类社会中都具有存在的普遍性。这是水文化的特性。
然而水文明却与此不同。水文明是一种体系性的文明,具有文明特征的形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对社会运行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和水之间关系的进步。水文明具有包括精神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和物质建设层面等多重的支撑要素。水文明并不存在于所有的社会中,在人类社会中并不具有广泛性,这一点从历史到今天都一样。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文明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某些水与人类文明深度交织、水在文明中起到重要的构建和支撑作用、水甚至作为一种社会重要控制力量的社会中。水文明存在于某些文明、某些社会中,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即使存在于一种文明中或一个社会中,也不一定能贯穿始终,往往也只存在于某个发展阶段。因为随着一个文明或者社会的变化乃至于崩溃,相应地水文明也将消失。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能够称得上水文明的社会屈指可数,有的只在这些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存在,典型的水文明社会包括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华文明、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文明、古代玛雅文明、吴哥文明等。在这些文明中,水都是文明社会构建的重要基础,对文明的起源、延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水被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资源。尽管如此,毋庸置疑的是水文化是水文明的重要构成基础,二者并不能剥离开来。人类关于水的价值知识、管理水的制度、因水而生存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等水文化要素都是水文明重要的支撑。水文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现象而存在的,例如世界上各个民族都要取水和储存水,有的用竹筒,有的用陶罐,有的用金属器皿,都是基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水的信仰和祭祀,也都是基于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之上的,这一切往往不足以左右社会或者文明进程。而水文明更多显示的特征是作为一种文明和社会驱动力量、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亚文明形态而存在。
因此水文化自始至终存在于人类任何社会中,而水文明只存在于某些社会或者某个发展阶段中,这是水文化和水文明截然不同的特征。
二
构建水文明的当代意义
水文明有利于人类不断提升可持续利用水的能力,构建对水的正向价值、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进一步提升人类和水的友好关系,并以此支撑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上所述,水文明并不是必然地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但却是可构建的。水文明的可构建性这一重要特征也就提示了我们在当代构建水文明的可行性。因此推动人和水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水文明构建的过程到水文明被构建起来的范式转变,进而通过水文明支撑整个文明体系的发展,维持人类的长期生存利益,是当代构建水文明的重要意义所在。
今天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水资源量总体上在减少,尤其是很多河 流域水资源都在减少,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全球性干旱、洪涝灾害频发,在很多国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污水问题加剧、水安全形势恶化。在很多地区人类也面临着水资源的公平分配、冲突、水资源管理跨国合作等问题。在很多国家内部地区和国家之间,水资源的冲突直接 导致了不稳定和冲突。根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水发展报告》,目前世界有19亿人口生活在严峻的水 安全无保障的地区,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30亿。在水质量方面,全球有18亿人口使用没有任何处理的饮用水,对于水相关疾病没有任何防范。全球所产生的污水有80%都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和再利用而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到2030年将面临40%的全球水资源赤字。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地表水和沿海地区水环境的富营养化将遍及全球。这一切将会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也将导致贫困、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深和水资源冲突等矛盾的加剧。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从联合国到不同国家层面上对应对水危机都做出了艰巨的努力,但是人们面临的这些水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人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困扰,水将成为制约全球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一点已经没有悬念。在今天全球性的水危机环境中,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都会受到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如因为水问题而导致的疾病流行、贫困、粮食减产、经济衰退甚至战争冲突等。
非洲北部民众正在修建一条坎儿井
人类对水的利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水资源的自然性利用阶段。这主要反映人类早期对水的利用。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是为了生活和生产寻求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并且加以利用,例如通过河流、湖泊和降雨获得并且利用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没有社会性约束和目的。
第二个阶段是对水资源的社会性利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水资源不再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利用,而 是基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宗教、价值观等因素去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以这些因素为目的。例如为了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改善卫生条件而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利用也会受到文化、宗教和价值观等的影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有明确的理念引导和目的,并且可能导致水资源状态的不同结果。这个阶段是人类利用水资源最漫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影响最广泛的一个阶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有目的地利用水资源开始,直到今天人类社会大多数时期和状态中 都处在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对水资源的文明性利用。这个时期对水的利用是一种在文明的理念之下,将水作为文明构建和延续的支撑要素,通过水友好的社会行为、文化、制度、技术等途径寻求水的永续利用。让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最大效能的同时,又能使水在数量和质量上和人类需求保持最大化平衡。人类在这个时期构建起的一个以水为核心的文明形态,同时又基于这种文明形态去利用水。
总体而言,以上三个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递进发展的阶段,然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是同时发展的,也不一定具有必然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同一时间段上,有的社会可能处在第一个阶段、有的社会可能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而有的社会可能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因此以上三个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互相交织,在同一时间各空间上并存。第二个阶段是人类与水相伴最漫长的阶段,而第三个阶段则是最没有必然性的阶段,但却是人类与水相伴最重要的阶段。在当代的发展环境中更是如此。
因此,在当代我们仍然需要构建水文明,一方面助力于化解我们面临的水危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支撑人类的文明延续和发展。化解当代的水危机,绝对不能仅仅依靠某些方面的改变,而应该是一个基于人类文明高度的体系化应对,通过水文明建设实现从过程到结果、进而发挥水文明的能动性,实现对于水危机的应对到支撑人类文明全过程的目标达成。水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使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更加完善,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而在全球视野中,水文明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代的水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一种跨越国家、区域、文明,为全人类共享的发展支撑途径。因此,水文明的建设在当代具有迫切性。
三
当代水文明构建的理念
在当代构建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也有迫切性。在今天构建水文明的技术层面支撑条件已经不是大的问题,我们控制水资源的技术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中国,我们也有建设社会文明必需的物质基础。我在当代构建社会文明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必须要秉持一些什么样的理念。针对应对全球水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们所要构建的水文明必须具有切合时代需要的特征。水文明虽然在人类社会中的某些发展阶段中曾经存在过,但是在新的时代发展环境中,并不可能复制或回归过去的文明,而是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去构建起新的水文明,也就是一种新时代的水文明,这就需要有新的理念。笔者认为下面四个方面的理念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文明应秉持的基本理念。
第一,要彰显水文明核心支撑要素的时代性。水文明是一个系统性的文明形态,是一个人类基于水的从认知、价值、社会生活、制度、技术到建设成就所构成的系统。水文明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然而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时代有一些不同的要素在水文明中起到核心的支撑作用。这也是历史证明的。例如关于基于水的价值导致的宗教力量对水的控制,或者因国家治理理念、经济变革等所推动的水文明构建,等等。这一点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在当代也同样有意义。在当代建设水文明,必须要系统性设计规划、推进建设。在这其中既要有核心要素的构建,也同样要有其他系统要素的相互支撑。尤其是契合这个时代特征的核心要素构建。例如在中国,目前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对水的治理和利用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水平,然后我们今天更需要的是治理和利用水的正确理念。在过去由于没有正确的理念引导,导致了对水资源、水环境过度利用,缺乏保护的意识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导致水环境污染,形成了和水文明相悖的诸多恶果。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加以积极推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文明建设写入了党章,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加以全面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污染防治,包括水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在2018年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对于水污染的防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而在环境资源的利用保护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正是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中国在包 括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因此,理念的正确性和引导性成为今天中国构建水 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要素。我们今天建设水文明,需要将理念的构建作为核心的支撑要素。在正确的理念支撑下,加强构建包括制度、水友好的社会环境,高效、节约、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水文明的系统性构建。这就是水文明核心支撑要素的时代性。
第二,要把构建人水和谐相处的关系作为水文明建设的基础。水文明的根基就是人和水相处的关系。只有构建起人水之间的友好关系,才能成功构建水文明。首先,在当代文化水文明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平衡水文明体系中各种支撑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水文明构建起到支撑重要作用的一些要素如果缺失或者不足,就应该补足并且加强。例如我们是否有符合水文明建设要求的价值观、完善的制度、水友好的社会环境、治理水环境管理水资源的能力等,这些都要立足于水文明建设的要求进行衡量,补足缺失、强化不足,这样才能建起一个水文明建设的有效支撑系统。与此同时,我们强调平衡,也就意味着我们人类要在水文明建设的基点上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力是水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但不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就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利用,如果导致这样的结果恰恰是和水文明构建背道而驰的。因此水资源利用能力的运用,应该和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适应,有必要时甚至要限制这种能力的发挥。如果无序开发利用,甚至是掠夺性的水资源,任意打乱大自然的水循环系统,那么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水文明的建设和延续来说起到的将是相反的作用。在今天,对水资源的利用需要新的能力建设,那就是绿色利用、循环利用、精细化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例如,近年来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水4.0观点,也就是通过更为集成化、智慧化、科学化、综合化的方式去建设一个更为科学的、能够不断适应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的城市水系统,改变传统粗放的、不断通过扩大供给来满足需要的水资源利用状况,这就是一种契合水文明建设的新的能力建设。
其次,要探索新的人类和水环境和谐共处之道,构建人水和谐关系。在对待自然的过程中,尽量顺应自然、保持自然、有序利用自然,而不是把对自然的开发和掠夺作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在人和水的相处过程中,在当代的发展环境中,保持和水环境相应的距离、让水环境尽量保持自然状态、通过水的自然回归来化解当代发展中的水问题,就是一种新型的人水关系。这种人和自然相处的关系,就是人类文明的体现。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当年的世界水日主题定为“水的自然之道”(Nature for Water),鼓励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简称NBS)去应对21世纪人类面临的水危机,让河流重新回归流动甚至有泛滥的空间、让水保存在湿地中、平衡性水循环、软化水岸环境、保持人和水的距离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也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较高关注的保护环境的理念。总之,这一切就是要求人类在对待水环境过程中是一种有距离的关系,让水能够尽量保持自然状态。应该说这不是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一种简单回归,而是在当代的发展环境中建立一种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三,当代的水文明建设应基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之上。水文明虽然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征,但同时也有跨越民族国家和区域的特征,成为一种更宏大的文明形态。在当代人类的水问题既表现为区域性问题,同时也是全球性问题。化解水危机,必须基于全球合作。因此水文明的构建也应和这个时代特征相契合。一方面基于国家的发展现实去构建水文明,另外一方面更应该有宏大的视野,把水文明的建设置身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让水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支撑,这样对于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一方面作为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共同建设的文明,另外一方面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通过水文明的建设去应对当代的全球水危机。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宏观构想:构建一个当代的人类水文明共同体。构建人类水文明共同体的路径笔者将另文讨论,但是一些基本的准则可以做这样的简单描述:一是构建人类共同的水价值和水伦理。人类有不同的关于水的价值和伦理,然而今天应对全球的水危机,保障人类共同的发展利益,这都需要有新的水价值和水伦理,因此水伦理在当代有重要能动意义。通过共同的水的价值和伦理去正确引导人类的水资源利用、平衡水资源冲突、善待水环境。二是要促进超越国家的区域和全球合作,通过全球合作来促进水资源的管理。包括基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国际河流合作、国际水教育合作、清洁水源和节水技术合作等。三是要构建全球性的水友好社会,使全人类都持有共同的水价值、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绿色生活方式、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关键水环境的社会行为等。四是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能力提升,让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高效、更绿色地利用。五是全人类要共同努力提高水在提升人类福祉、改善人居环境、消除贫困、减少疾病传播、促进发展等过程中的贡献率。
其四,水文明建设要注重历史的传承。任何文明都有传承性。就水文明而言,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历史上都经历了和水长期的互动过程,都形成了相关的文化传统,虽然不是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形成了系统的水文明形态,但有关水的从精神、社会到物质传统,都是水文明的构成要素。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是基于自己的传统价值、经验、制度和居住环境特征去进行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利用的,这是全球地方性水资源管理的总体特征。在今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仍有很多的民众在延续着它们的文化传统对水资源 和水环境进行管理利用,地方性传统被证明在当代的水管理中仍然是有效的。今天的水文明建设虽然是为了契合当代的发展现实而展开的,但并不是重构一套对水的认知和价值、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等,不可能是割裂传统的重构,而应该是一种文明的延续。因此,水文明的建设应该从历史上吸取养分,对于人类历史上有益的文化、水文明要素进行传承,与现代的发展相结合。在构建当代的水文明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国家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民众在传承延续自己的传统同时,也应该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互相吸取共同的智慧,这也应该是当代水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继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吸收其他民族相关的智慧和文化,同时形成契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水文明共同性,这应是当代水文明建设的最佳状态。
四
结语
水文明是人类和水的关系发展到一个较高层次所形成的一种人类文明的亚形态。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在一些社会或某些社会的发展阶段被构建起来,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水文明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水的复杂关系,水和人类文明的交织程度越是广泛深入,水文明的发展程度越高。水文明和水文化有较大的差别,水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而水文明并不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社会中以及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这是水文明的重要特征。尽管如此,水文明具有可构建性,是可以被构建起来的。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有限性,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总体上没有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因此水文明更多地彰显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当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化解水危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都需要使水成为一种能够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的、可持续的资源。当代水文明的建设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支撑我们当代社会的发展,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因此水文明的构建在当代有重要的意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在当代构建水文明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作为引领,要彰显其时代特征、把人类和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同时也要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将水文明的建设作为人类共同的利益追求,全球协力共同推动水文明的构建。
(本文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第115-122页。注释从略,详细内容请参阅原文。)